close

 

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

    「你看,好像下雪一樣呢。」
 
  我很敬佩,新海導演將他的電影成功地轉換成了小說。小說本身,令人覺得暗藏著無數「悲劇性」的巧合。兩條相鄰的弦分別是遠野貴樹和筱原明里這兩位,那些巧合、本來是該將他們聯繫在一起的,然而琴弦如果勒在一起,便無法彈奏了、音色不會美、音韻也會變得混濁。
 
    「現在想起來,那個時候我們拚命地交換知識,也許是因為彼此早就有『遲早有一天會失去對方』的預感吧。」
 
  琴弦,是各自水平的,因此不會交錯。然而他們之間偶有的共鳴卻將他們的心靈緊緊連繫在一起。貴樹和澄田,也是如此;還有橫濱女孩、早稻田女孩、水野等等,他們全都是琴板上的弦。這顯示了這一切本來就不是個巧合,而是必然、自然的現實。
 
  新海導演彈奏這把琴,將這些做為過去而必然的事情鉅細靡遺的化為了小說故事中的情節。這讓人發覺這把琴的特色、其音色暗沉而深刻。不是吉他,而是Bass,單單一把Bass其重而厚的音質其實令人感到沉悶,然而新海導演透過巧妙的編制,將琴弦之間美妙而不可思議的共振效應彰顯了出來。
 
  他技巧地將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些事情、聽到的一些重音串連了起來,藉由貴樹和明里、澄田將其化為一連串餘韻深長的天籟音樂。既不會讓人感到沉悶,也不會使Bass失去其原有的風格。這個故事不追求絢爛的現實,而是追求現實的絢爛;他透過琴弦間的共振讓我們感覺到這幾道弦之間密不可分的特質,但也提示了琴弦之間那些不可跨的間距。
 
    「貴樹 啟    你好嗎?   」
 
  從一開始讀、便讓人無法自拔。簡單的話語和直截了當的開頭,沒辦法使人覺得那些都是近在眼前的現象,而保持著一種距離感、神秘感。使人沒辦法任意反駁,當我們靜下心看著、就受到了劇情的牽引而越陷越深。《秒速五公分》就好像是一臺洗腦機器似的,但是它並不是讓人無法選擇不去讀它,而是讓人無法選擇不去想它,你並不是被其束縛、逼迫,而是不知不覺的全然接受那些情節。
 
 
 
  不過,《秒速五公分》的小說版其時多流於資訊上的編列,在閱讀的時候總會讓我不經意地察覺其背後那部被編排好的行程表。有時會覺得就連前後交錯的時間進程都是被預設好的,利用交錯每個時期會出現的想法而做,當這種作法太明、看起來便好像一邊練習著指法一篇彈奏的人,因為不斷在專注地切換他的指法而拖拍。
 
  有時候,會覺得每個人物身上的資訊好像被錯置了。尤其遠野貴樹和筱原明里兩人的背景實在太相像了,讀到最後時、我甚至無法分辨這到底是明里的簡歷還是貴樹的簡歷。把一些資訊太明白地列出,展現了新海導演在編劇上的謹慎仔細,但太多明白的資訊、反而讓人失焦;不過,說不定這種失焦也可能來自翻譯先生。(我很敬佩能夠翻譯外語文學的人,故稱翻譯先生以表尊敬之情。)
 
 
    「貴樹,今後一定也沒問題的!」  
 
 
  在故事的最後,原本相隔越來越遠的兩弦又有了共鳴。而且,原來他們一直都和彼此保持著如故依舊的距離,一個伏筆式的結局展現了新海導演相當出色的編劇能力,在提出這樣子的結局之前,他已經鋪下了足夠的道路,貴樹和明里各自卻不約而同的心情,埋在故事一開始的那兩封情書,象徵著他們彼此的遠離與接近,其實通通都是沒有改變的。
 
  如今,琴弦可能舊了、琴也可能褪了老了,但是其共鳴依舊如同當初。貴樹最後下定了決心去做甚麼樣的選擇,其實都是有可能的、然而不論是哪一種選擇,想必都是源自於貴樹與明里之間那不可跨的距離與這對戀人永不褪色的共鳴之音呢。
 
 
    「『長大』指得是甚麼,我還不明白。但我希望能成為一個就算很久以後在某處偶然遇見明里,也能坦然面對的人。」
 
 
  美、除此之外,沒辦法再加上甚麼了,因為那怕更多都會讓我覺得那樣的評論已經流之一昧的絢爛,而缺少了現實。因為有其醜,而生出了這樣子的美,悲慘的事件——卻在這種互相交織的情景下形成了一場絕景。然而這場絕景本身又只是一片櫻花瓣,當每一片櫻花瓣都以「秒速五公分」的速度落下,就成了一場燦爛的光影。
 
  但,曾幾何時,那樣燦爛的光影不過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角罷了。每個人都會相愛,都會失戀——然後求著退一步之後的海闊天空,期望著雨過天晴。然而就像貴樹發現的,每一個經過地方、每一個時間,在那裏都存在著震撼人心的風景。
 
 
    「我喜歡貴樹。」
 
    「我會一直喜歡明里。」

  無論如何請保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亞柳ya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