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前請注意如下聲明:

 
  本文章並非用以說明學術性的科學實證,而是筆者個人的閱讀心得。本心得必然有與事實相左之處,敬請見諒。如果想要更正確、更深入的瞭解本篇心得討論的知識領域,請參見醫學百科、維基百科、科學人雜誌查詢相關關鍵字。
 
  筆者撰寫本文僅用於紀錄、分析與推論這些資訊,並用以補充個人知識的不足。因此倘若您是對此知識領域有深入研究的專家、學者,亦希望您能分享更深入之相關知識。
 

  睡眠、作夢,這對人來說應該是個不太困難的話題。我們時常會談論睡眠品質的重要與睡眠對我們帶來的影響,還有作夢、夢的內容、夢的寓意,都是我們談論的內容。另外如睡醒時的鬼壓床、鬼打牆和諸如預知夢、噩夢、春夢,都是我們日常討論的小事。但是對醫學來說,夢並不簡單——儘管世界各國的各大國家級甚至縣市級醫院幾乎皆設有睡眠監測中心,但是人類對於「為什麼會做夢」顯然還未得出準確解答。
 
 
  我們常常會認為自己很懂「夢」,或就是不懂、也可以請教一些解夢專家,這些專家有些是夢學學者,但也有些是類似於算命師的神學人士。但其實,解不解釋夢在科學上也有兩派說法,有人認為夢是雜亂無序的,但也有人認為夢是來自於內在情緒變化與遭遇外在環境交錯而成的,因而富含寓意。
 
  去解釋夢到底有沒有意義?這一問先擺旁邊。先從睡眠開始講起,睡眠如何重要,相信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相當容易回答的問題,但其實不然、我們知道睡眠對我們個人的重要性,但是卻不太清楚睡眠有甚麼過程、這過程有甚麼影響、為什麼要有這些過程。
 
 
  這可以先從世界十大怪病之一的「不眠症」開始談起。
 
  
  世界上少數擁有不眠症的人之一,如這位來自美國的現已七歲男童李特.蘭伯。
  2009年的報導將他列入十大怪症之一:「大紀元:『不眠症』等十大怪症
 
  李特.蘭伯是一出生就罹患了「不眠症」,不同於其他嬰兒在出生之後三個月內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眠,李特.蘭伯一天二十四小時幾乎都處於清醒。他沒有睡眠週期,聽起來是健美事,但是這卻直接導致了他易怒、暴躁、急躁的行為表現。
 
  先來瞭解為什麼不睡覺會是造成易怒、暴躁、急躁的行為表現的直接因素吧。相信大家都有半夜被親愛的另一半打電話吵醒,或者被外頭吵架、怪聲吵醒的經驗,這個時候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心情都不會特別的好,大家開口第一句通常都如「別吵啦、我在睡覺!」此類,也有些人不會直接說出來,但是從睡眼惺忪、步伐沉重等表現自然也看得出端疑。
 
 
  人的睡眠粗略可分為淺層和深層兩種睡眠,不要以為睡眠是「先淺之後深,醒來時再淺」,這只說對了一半。事實上人在進入睡眠時確實是先從淺層進入深層的,但是在睡眠的過程中,我們不會一直保持在深層睡眠的狀態,每個一段時間我們就會回覆到淺層睡眠。這有助於我們可以在睡覺時聽見鬧鐘響起、手機響起、人聲腳步聲,是動物生存很重要的睡眠模式。
 
  試想倘若是在野外,如果我們一睡下去就進入了深層睡眠,忽略了時間、空間、外在環境,那麼我們恐怕連自己在睡覺時被動物吃掉了都不知道。人生當中最舒服的死法恐怕莫過於此(),但是生物必須生存、必須要在遭遇危險前加以察覺,因此就算睡著也必須保持警覺,如此形成深淺交錯的睡眠模式也可想而知。
 
 
  不過,單講深和淺是很粗淺的說法,現階段醫學研究已經分類出了人腦在睡眠週期時的五個睡眠階段,這五個睡眠階段分別代表了大腦不同的活動。
 
 
  • 第一睡眠期 (Stage 1 sleep) 以α腦電波為主
  • 第二睡眠期 (Stage 2 sleep) 以θ腦電波為主 4~7 Hz,另外穿插 12~14 Hz
  • 第三睡眠期 (Stage 3 sleep) 以δ腦電波為主 1~4 Hz
  • 第四睡眠期 (Stage 4 sleep) 以δ腦電波為主
  • 快速動眼期 (Rapid Eye Movement,REM)
 
  這五階段在學術上的分類其實是將第一到第四睡眠期分類為「慢波睡眠」,而快速動眼期則被獨立分於「快波睡眠」。在中文分類上是相對的,不過在英文分類上是以快波睡眠為主,而分為REM(快波睡眠)和NREM(非快波睡眠),可知REM之重要性。
 
  科學研究認為,讓我們進入夢鄉的主要階段都在於「快速動眼期」,這個快波睡眠階段也就是我們國內較常說的「淺層睡眠」,很奇怪吧。人在陷入深層睡眠時其實是不常作夢的,只有少數個案提示出有些人在深層睡眠時也會作夢,這意味的並不是「我們是不是每天作夢」,而是「我們在什麼時候作夢」。
 
 
  人在快速動眼期其實仍和清醒時是一樣的,呼吸會較不規律,尤其眼球的水平運動會特別容易觀察,但是在這個時期。一些常態釋放的激素如某些神經介質與一元胺(包括:正腎上腺素、血清素、組織胺)都會停止活動,這被推測與我們睡覺所謂的目的相同,就是為了回覆到最佳狀態。受器(接受刺激的器官)一天二十四小時持續接受刺激的話,會不會如我們持續工作一樣變得疲憊呢?這確實是有趣的現象。
 
  不過正是這有趣的現象導致我們有些人會以為自己被「鬼壓床」、「鬼打牆」。上方提及激素分泌在淺層睡眠時的停歇,顯示了:雖然我們還有意識,但是身體已經睡著了。這時的肌肉會麻痺,也就形成了「我醒來了可是卻不能動」的有趣現象。有時候我們醒來時,發覺腳手發麻,也是REM期激素分泌停止引發的有趣現象。
 
  另外,其實人每天睡覺、幾乎都會作夢。就算是能夠宣稱自己從來沒有作過夢的人,也不能否認那通常是自己不記得了。每個人只要有睡眠,都會作夢、但是為什麼會不記得呢?關於「為什麼要不記得夢」這一點尚在研究,不過一說認為「夢」其實是垃圾記憶的最後一撮;而科學上的研究認為「慢波睡眠(深層睡眠)」正是我們遺忘夢境的原因,如果我們在REM期被鬧鐘叫醒,就可能記得一部分的夢境。
 
  為什麼只記得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呢?如科學把NREM視為我們不記得夢境的原因,實際在體驗作夢時,也常會出現場景突然轉換、甚至所有事情毫無連貫的景象。因此就算是有意識性的夢境,我們也可能無法記得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就好像在讀小說似的。
 
  但是不論何種說法,幾乎都將作夢視為一種自然現象。而這種自然現象可能來自於視、聽學在淺層睡眠時透過聯想將無意義的電訊號轉換為夢境,這也是具可能性的說法之一,但是在面對「控制夢」,也就是所謂「清醒夢」的時候,卻又備受懷疑。儘管能作「清醒夢」的人不多,而且大多需要接受訓練,在做夢時才能自知到個人是在作夢,從而控制夢境,但也不失為一個經典例子。
 
 
  而夢對我們的影響又有什麼呢?很多人常常會做噩夢,在半夜驚醒從而失眠,恐怖片裡也常有小朋友夢見壞事而被嚇醒,其實作噩夢的確會影響我們的睡眠品質,但是也有些人認為、作夢其實是一種沙盤推演,尤其噩夢指導我們如何處理危機。不過,如果春夢也是一種沙盤推演,那就不應該會有夢遺的發生了對吧?
 
  其實不然,醫學觀察發現有很多夢境的內容,其實和睡覺當時的外在影響有關。如果在睡覺時腳懸空,夢境裡就可能出現人懸空的景象,從而造成心悸而影響睡眠品質;從這也看得出來「打鼾」之所以會影響睡眠,也是同一個道理,這不是指枕邊人被影響,而是指打鼾者本身被影響。
 
  「打鼾」現象其實是一個呼吸不正常停止的現象,由於睡覺時呼吸道於下顎部分的肌肉鬆弛導致呼吸道塌陷,進而產生的聲音。有打鼾習慣的人由於經常出現這種呼吸中止的現象,因此容易產生失眠、淺眠(快速動眼行為障礙)等等的睡眠障礙。解決「打鼾」的方法通常都是藉由訓練發聲或止鼾器達成效果(美國當地的原住民有一種樂器的聲音類似打鼾聲,練習吹奏就防止打鼾很有效果)。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資料上說哺乳類動物尤其是睡眠次數最多、週期最頻繁的物種,如我們人類一出生幾乎都在睡覺,這時候睡眠週期就會特別頻繁,這時候特別看得出「快速動眼期」對我們的影響其實是很重要的(因此才會稱蘭伯的不眠能力為怪症)。不過快速動眼期的頻率也會隨著年紀增長呈現下滑的趨勢。
 
  總結本文資料,其實要瞭解「睡眠」真的不簡單,在小說上想要敘述「作夢」也不容易,很多人都會遺忘人在睡覺時,很常會不記得夢的內容。那種不記得和事故失憶相當接近,但不同的是我們通常想不起夢的內容,甚至不知道自己有作夢。而作夢可能對我們產生影響,這說不定;然而可以確定的是,正常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品質對我們哺乳類而言尤其是重要的。
 
 
  正常的睡眠是什麼呢?人體本身就是一個佈滿受器的物體,我們之所以可以知道「這是白天、這是晚上」,正是因為我們透過視覺、聽覺、嗅覺等感覺受器察覺時間的存在,而察覺時間的存在也會驅使生理現象的發生。
 
  好比如現在是早上,那麼你就會正常地感覺到肚子餓;現在是中午,你也會在正確的時間肚子餓,到了傍晚下班,你也會在這個時候才覺得肚子餓。假如你不吃早餐,時間一過你也不會想吃,這其實不是一種情緒——好吧,可以算它是、不過那是胃的情緒,胃只在正確的時間提醒大腦肚子餓,時間一過就變成了「從別處挖能量來補充」的模式。(這也就是為什麼動物要儲存脂肪的原因)
 
  而當你將食物吃進肚子裡,從呼吸道分泌唾液分解澱粉開始,到胃之後以胃酸分解食物,再到大腸作主要的分解、進小腸在作最後的消化。最終處理完成的「糞便」也會適時地儲存在身體當中,只要適當的時機、適當的量才會提醒你要去上廁所。尤其它會記憶你平常上廁所的時間,這也是為什麼醫生要小孩從小養成「睡前蹲馬桶」的習慣。
 
  生理規律對哺乳類來說特別重要,故此睡眠也是如此。當人到了該睡覺的時機點卻還不睡覺,身體就會開始發熱、頭腦開始暈眩、眼皮開始變重,這些跡象都是「員工的抗議」,抗議你強迫身體超時工作而不在正確的時間讓他們下班休息。長期沒有在適當的睡眠睡覺,就會導致睡眠習慣變差——變差指的是甚麼?

  好比如你養成了當夜貓子的習慣,只在傍晚醒來、早上睡覺。那麼變差的部分就在於你缺乏日曬,因而缺少維生素D(荷爾蒙激素;鈣化固醇(Cholecalciferol))因此更容易得傷風和感冒。詳細可見「適時曬太陽」一文。

  而更糟糕一點,如果你總是睡覺不定時、不定量,就好比你吃飯不定時、不定量會胃痛,你的睡眠品質也會變得很差。白天補眠啦,最好低於三十分鐘,或者高於一小時半,這是在掌握淺眠和深眠的週期,而睡眠時間不規律的人,睡眠週期也會跟著混亂,造成「就算睡了好十幾個小時還是很睏」、「怎麼睡都覺得很累」等等現象。

  另外奉勸大家,一天睡八到九個小時是最剛好的,如果不行、頂多也必須睡足六個小時以上,否則遲早變成黃臉婆、黃臉公,還沒上網咖打團戰拚國際賽就已經先爆肝身亡了。關注人體之重要,勢必不可免的。隨著年紀增長而更是需要注意,由於REM頻率減少,能爆肝的籌碼自然也少了。一個月每天只睡三小時啦什麼的,自然會把自己搞到坐著暴斃。



資料來源——
 
 
若干檢索網站不足備載,僅列大概。
 
 

  其實撰寫本文的根本目的就是因為寫小說時的必須,不過就算作完本文,我也還是同樣地困惑。既然夢境通常是寓意不明的、零碎的,就算記得也不多人能夠瞭解,那要怎麼捏造一個夢呢?這著實比起捏造完整的情節還要更加高難度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亞柳ya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