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當時發表本文所引用的分析文時,還不大會說明,導致文章內容艱澀難讀,這邊將再重新撰寫一次,以表達對引文者如此賞識的謝意。撰寫完之後,我會放回個人小屋上,如果您覺得本文有用途、有需求,敬請引用。


  對於大部分新入門的網路作家,即所謂初心者而言,如何描述人物和怎麼敘述戰鬥,是相當普遍的疑問。尤其一般初心者都比較常是率先以奇幻、架空、言情為重,對於故事的寫實性較不著重,比較少去描述場景、事物,較多的心力也就較琢磨於人物上;而在巴哈姆特或者冒天、鮮鮮等網站,可見到的作品也多包含了戰鬥的要素,也就更不能不提此兩者了。

  不過,人物和戰鬥是兩回事,也就必須分著說明。這篇文章將會相當冗長,我只能盡量敘述的簡明扼要一些,希望各位可以仔細閱讀。先從人物開始講起吧,描述人物最重要的核心在哪裡,臉、頭髮、衣服、內衣、肉體、屬性、血統?不然,那些都是表象的,而表象即是用於塑造人物的一種方法,而「塑造人物」便是其核心要點。

  • 塑造人物
  為什麼要塑造人物呢?實際上,作家創造一個人物,並沒有辦法把它擺著、就能讓人注意到這個人物的特殊,特殊來自於一個人物的行為、舉止、表現與思維等等,而那些卻都是虛像的。如果他沒有實行一個行為並讓你看到,你便無法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塑造人物」的目的,自然是讓你感受他的人格。

  在初心者的小說作品當中,看得出來它們通常都是以人物為最中心的,由於初心者對於敘述環境、建構氛圍、架構劇情都還不夠熟練,通常依賴人物與其對話過程來進行其情節,有很多事情的資訊、很多環境的外貌,都倚賴人物口語的表達,較不多是由第三人稱敘述來帶出的。因為很多初心者的作品也都是第一人稱為重,廣泛使用「我」的視點。

  然而以下分享的三類方法,值得初心者盡可能地去揣思,第一人稱乍看之下是很容易上手的敘述觀點,然而不論是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都有他們的優劣之處,而以下三類方法指出的是基礎寫作時相當值得嘗試的,相信多加努力、揣摩,能夠突飛猛進。


    表象法

  表象法所指的是利用人物表面的部分來作描述,誠如先前提到的:臉、髮、衣妝、體格、血統。一般小說都很常見,每每角色出場,無論是初心者、出版作家、網路小說家、純文學作家也經常使用著這樣的手法。姑且就別在贅述了。


    置入法

  置入法乍聽之下便能聯想到置入行銷,所謂的置入行銷指的便是在節目、情節、表演當中參雜或使用贊助企業、廠商所生產的產品,比如歐美動作片、軍事片重要角色便經常配戴墨鏡、裝備以替贊助商打廣告,而在動畫如輕音少女當中也多替贊助商、國產品牌、作者愛好的商店作宣傳。

  聽起來這在小說敘述法上沒有關聯的,然而仔細觀察與思考的話,會發覺置入性行銷是將特定要推銷的品牌、產品穿插於情節當中,在表面上並不會顯得違和,但是當我們注意到其品牌、產品時,便會很快地聯想到這些企業與廠商,實現置入性行銷所想達成的效果。而將這種概念轉化為小說技法時,便形成「投影造像」般的手法。

  好比如當聽到「傲嬌」的時候,便會聯想到口是心非、口嫌體正直等等性格表現,然而會有這樣的認識僅在於我們源對於「傲嬌」便有一定的瞭解,若再加上作者以表象法描述人物特徵,便更容易在這種情形下將另一個我們熟知的「傲嬌形象」置入這個人格。其他的舉例又比如提出這個角色是個「阿宅」或是個「天才」、又或是位「神明」,更甚者為「反派」。

  置入法的運用就像是在玩火,簡要的說,它就是利用偏見(偏見、成見、刻板印象)來引導讀者去認識其人物,透過強調人物某一個具特徵的部分,好比如外表帥、性格冷淡、行為成熟,這種充滿想像空間的敘述來使讀者自行取得對人物的認識。

  然而置入法既有著節省字數的優點,也有著諸多缺點,有時甚至會引發問題。利用偏見容易使讀者認識一個人物,但是也更容易讓讀者對人物的行為舉止產生敏感的觀察,假如今這是個被稱為傲嬌的角色,然而在他的行為舉止當中卻不包含傲嬌的要素,好比如被稱讚了不會害羞,害羞了不會惱怒,惱怒了不會口出惡言——那麼就會因為逐漸偏離讀者對這類人物的認識,使得讀者對人物形象產生排斥。

  而置入法會引發的問題,就是因為他倚賴著偏見的樸克牌效應。樸克牌效應指的是當一張牌倒下後,整個聳立的牌組就會接二連三地倒下,這使得我們很容易用一個專有名詞快速建構人物在讀者心中的形象;但也很容易使作品遭到抨擊,尤其是我們利用其名詞卻不明其意的時候。

  又比如阿宅,社會上對其的聯想通常是足不出戶、行為不檢、衣裝不整、齷齪邋遢、思想怪異等等。但是正確的聯想是將其推導為「御宅族」,御宅族並非是指所謂足不出戶、社會邊緣者,原本所指的是「同好者依喜好而聚集,並熱衷於興趣領域」,而這個次文化並不侷限於動漫,也有所謂鐵道御宅、攝影御宅、軍事御宅、名媛御宅、音樂御宅等等。後也有一方解釋為「對興趣領域研究極為專精、深入者」。如果錯誤的使用這個詞彙來建築一個角色,便可能因此被社會大眾或者御宅族群、文化學者所抨擊。
  

    形象法

  有別於置入法藉由關鍵而常見的專有名詞詞彙來構築人物在讀者心中的形象,形象法則是指單刀直入的從根本上去描述一個角色,這個描述手法通常會和表象法一起運用;因為其效果不同於表象法為建築人物在讀者面前的模樣,形象法建築的是人物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所以說,形象到底是什麼呢?這麼說吧、如果說「有氣質」指的是一個行為端莊、溫和婉約的人,那麼形象法在敘述角色時,就會藉由描述他的行為端莊、溫和婉約來呈現出「有氣質」的感覺。

  這是個最根本描述人物的手法,但也極為不容易;因為我們必須對人類的行為舉止、思維邏輯、個人性格與習慣背後所意涵的人格特質有一定的認識,這也是為什麼對於大部分初心者,無論是編輯還是網路評論都會在人物方面經常提出意在要人「表現出角色人格」的評論;好比如「角色不夠鮮明」或者「怎麼覺得每個角色都一模一樣」之類的。

  而形象法描繪一個人物,有很多時候是漫長的,儘管它不一定只能使用在長篇小說中,但是若要在短篇小說中使用形象法來塑造人物,便需要對這樣的技巧極為熟練,語文也必須極可能的精幹,姑且在此不深作討論。形象法由於是單刀直入的塑造人物個性,不同於表象法、置入法藉由人物衣妝的模樣或簡扼而關鍵的專有名詞來描繪人物,而是藉精準掌握人物的一行一舉來建立讀者對人物的認識。

  好比如下面這段:敝人作品《碧黑之鎗》第一冊第四章第一節


  小木屋是令人失望的。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荒山野嶺上搭蓋的不是寬敞舒適的高檔旅館及其附設園區,卻是一棟棟對面,看起來狹小的小屋,感覺並不像渡假,只像是遷進一個旨在讓人體驗原始生活的小小社區。

  雖然大家並不是那麼的厭惡,只是單純地感到無趣。高敬傑明白他們之所以嘆息的心情,在每個人的印象當中畢業旅行從來都應該是住在一間有冷氣,附近還有便利商店的地方。那怕是那些去過幾百次的園區,都可能比現在這個選擇好,因為這裡的小屋看起來既不像各有一台冷氣,附近理所當然也沒有半間便利商店,頂多只有飲料販賣機。

  每個人都在抱怨當初到底是誰決議要找新的地方,然而大部分的人說這話當然都是在自打嘴巴,打從一開始就知道學校不會給人多好的選擇,至少不會是學生真正期望的。選擇到一個讓人意外的地方畢業旅行,反而更是搞得每個人都不愉快。

  「這地方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呢。」他大略地瞧了瞧,便察覺到了這一點。隊伍還在整隊,等著分配三人一組的房間鑰匙。高敬傑自然不會對艾莎醬和雯靜這組配對抱有期待,不用想也知道不會有男女的配對,但是充盈著男子氣的配對其實令他感到無趣。

  「找好組別之後到老師這裡登記和抽籤!動作快一點哦!」雖然如此,但是速度還是慢如蛇吞蛋,一吞一吐的人潮壅塞混亂,沒有人排隊也沒有人要求排隊秩序,只要動作快就好,這其實讓高敬傑越看越是反感。

  他要跟誰一組,這問題留到最後讓老師來處理就行了。高敬傑並不是不和任何人往來,在班級上也不是沒有人緣,然而與其他同學的對話對他來說每一分都是公事性的,髒話多了一些、沒營養的部分多了一些,只是那樣子的對話。他可以邊想著別的事情邊回答,都不怕咬著舌頭。


  形象法非一定要如此的繁華,畢竟有時是會被認為流於冗長、雜亂與過分密集的,但是通常以形象法最集中地描繪一個人物,便不免到達這樣的敘述程度。從字面上閱讀這些內容時,大致上只會覺得這是出於人物觀點的描述,而正是因為是出於人物觀點的描述,在閱讀過程中也會逐漸感覺到這個人物的思維。

  好比如——高敬傑對於校外郊遊顯然已經有一定的成見,使他一開始便對於住宿地點感到不滿,先提出了「小木屋是讓人失望的」,而後的敘述也理所當然越說越過分了,第一段呈現出的、他有個較厭世的性格;而第二段則以「其他人的嘆息」為由再加重批判,體會得出他是個善辯的人物,能夠利用外在資訊更強化他先入為主的觀點。而跳躍至倒數第二段,就更加重他厭世的形象,在最後也顯現出他個人較怠惰和自我中心的部分。

  總得來說,形象法是單刀直入,並且需要極高文學造詣的一種敘述方法,在以往接受評論的經驗中,我很少見到有初心者使用或能夠基本地執行出這種技法。這是很值得練習的,而且小說寫久了、世界觀察久了,技法也會越來越自然地傾向對事物形象採直截了斷的敘述。然而它並不因為是困難的技法而完美,西方小說尤其著重形象法的敘述手段,使它們閱讀起來是一本比一本厚,隨便一本字數都可以讓輕小說相形見絀。




  由於私信有人詢問,給了我好好重新講一次的動力。雖然我說話還是照樣冗長就是了。

  • 戰鬥

  雖然說是要重講一次,不過戰鬥的部分大體上就是那樣。這邊重新撰寫的內容只會是比較好讀解而已,而這邊直接提出先前所講的重點。即:


  冗長的敘述會讓時間看似度秒如度年;簡短的敘述會讓時間變得白影飛梭。
  構句的程序、方式會讓動作、力度有不同的表現。
  偏激的措辭可以讓敘述更加有力,進而使動作或表現更加強烈。
  多提及一個事物和少提及一個事物,就會使戰鬥過程變得清晰(慢)或模糊(快)。


  如何敘述戰鬥,其實是讓人費盡心思的。儘管掌握如上四段話好好思考的話就能把握描述戰鬥劇情的訣竅,但是不懂得戰鬥劇情為何讓人費盡心思,就是了掌握訣竅想必也手腳難伸。這麼說吧、戰鬥劇情可以說是一種動態影像的呈現,然而文字是不可能呈現出動態影像的,它所能憑藉的、其實是藉由文字來引導人的想像力,將其發揮到極限。

  用文字引導人的想像力聽起來很難,說起來也可能顯得模糊不清,尤其這是另外一個議題,在這邊可能不要詳述會比較好。姑且簡單一說,與其說是文字引導人的想像力,倒不如說是人的想像力在將文字具象化。在閱讀的時候,我們總會為了理解文字的意思、意象去回想一些可以增強我們去理解它的事物,比如一說到蘋果,你就會想到它是紅的、甜的、表皮有蠟的。

  言歸正傳。為了讓戰鬥文「看起來流暢」,小說在敘述戰鬥時常會更著重其於過程順序,盡可能讓敘述接連讀下來是接續貫通的,這乍聽之下是沒那麼困難,但是以敘述去營造動態的感覺不同於錄影直接拍攝人體的躍動,這使這個議題常常會去討論如何模仿動態影像、運鏡與特效——不過有很多初心者其實都比較拘泥於人物做了什麼動作或是事物遭到什麼傷害,這並不是不好,只是太過基礎。

  在戰鬥中,描述人物做了甚麼動作並產生什麼反應固然重要,但是為了傳達動態影像般的戰鬥,這種時候最為強調的就是所謂的「意象」,意象指的是我們看到某個畫面時特有的感受,這個來自於美學的詞彙比起討論如何模仿動態感覺還來得抽象,甚至能說它是只能會議而不能言傳的事物;要理解它與其用說的,還不如用看的。

  
法 弗朗索瓦.米勒《拾穗》油畫

  通常地去看它的話,只會覺得這張圖顯示出的是三位婦女在撿拾剩下的稻穗……以下省略。後件就是你們在上藝術課時一定讀過的內容,好比如從時代、經濟、環境、畫風去考量啦拉里拉雜那些的,但其實講那些沒人聽、也很少人懂;就是一個簡單的方法吧、去看它,看個十秒、二十秒、一分鐘、五分鐘,如果你高興多久都好,但就是不要一晃眼就忽略它;或許靜下心來、閉上眼睛之後再看一次,您就會知道這樣畫對您有什麼影響。

  看靜態的畫,可能有人會說這對討論這一議題沒有直接的效果,那麼就再看看幾張畫之後,再以一部屬於「戰鬥」的遊戲宣傳片做討論吧。為了避免過度冗長,還請讀者自行避免以隔岸觀火般的想法去看畫。如果看畫時頂多只會覺得「好漂亮」、「畫風好棒」,或許您還不大適合學習這個的寫作技能,因為它本身是屬於進階的。不用太氣餒,就是臺灣的很多名作家,甚是如九把刀、御我,也不一定會對戰鬥拿手;當然,他們也非必要對此技能感興趣。

  
《獨立戰爭》炭筆

加拿大 艾德.歐 《未成年童軍》攝影


新華網 《菲律賓難民兒童》

  
《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

  如果你覺得自己可能感受得到了畫中所透漏的某種意思,那就是意象。意象很少能夠清楚說清楚的,但至少能夠感受到意象的存在,就是懂得基本的美學。而小說比起繪畫更需要利用「意象」,然而大部分的人,無論是讀者還是作者常常都只因為喜歡看搞笑小說或者賣萌小說,對於所謂文學則幾乎不認識。然後是說好的影片。



《火線獵殺:未來戰士》E3遊戲宣傳預告片

  一般了解意象的方式是透過如同藝術課本上所教的那般,透過瞭解影像的背景、來歷來揣摩文字、圖畫、影像背後的意涵。但是透過這種方法去理解事物的話,其實過於理性,它只會幫助我們去瞭解、如上面《未來戰士》宣傳片,意指的就是軍事學的大致模樣,我們可以從這部宣傳片中精確的時機掌握、小隊分配、軍事科技瞭解到兵書當中的內容;但老實說那並沒有幫助我們去發覺任何意象。

  藉由外在資訊去加強而得到的是意涵,而透過內在資訊去理解而得到的才是所謂的意象。好比如我們可以直接從相片中感受到,日本人對於災難抱持的那份壓抑、難受與無奈,或是菲律賓孩童的茫然與恐懼,又或是藏於小孩把玩槍枝背後所透露出的殘忍。沒有瞭解意象,沒辦法寫好戰鬥;尤其對於戰爭,如果只是恐懼它的發生,戰爭依然會降臨。


邁克.威爾斯《手拉手》1981年普立茲新聞攝影獎

  戰鬥之所以對很多人而言難以上手,就在於它是最必須將「意象」發揮的淋漓盡致的。這麼說吧,正常的戰鬥並不是回合制的,尤其不是你說「ooo出了oooo招,對xxx造成~點傷害」,這樣不算是在敘述戰鬥,而是一種系統性的過程敘述。尤其、小說創作常說要賦予故事靈魂,那麼戰鬥也不能例外。如果戰鬥只是不爽幹一架,不打還比較好。

  或許更多的值得您自己去探索,這邊直接進到下一個部分。在學習如何描述戰鬥時,要能夠跳脫很多我們不自覺形成的寫作習慣,好比如我們總會先把對話放在前面,接著在敘述,或者我們會把時間先講出來,再講地點、人、事、物。尤其戰鬥時常常會在看起來是忽略了時間的,轉而變成戰鬥是一個雖然有過程,但是順序錯亂的情節。如一般所想,假釋感到錯亂的話,又該怎麼體會這個戰鬥呢?

  也就回到重點上了,那便是之所以要利用「意象」的原因,而寫作時要怎麼營造意象呢?首先是氣氛吧,戰鬥通常會有劍拔弓張的氣氛,而後隨著雙方的對話變少,生理激素開始蓄積,精神變得格外專注,便會感覺時間、空間的流逝越來越遲緩,通常還會聽見心跳的聲音,並感受到細微的風吹草動。

  如何理解、知道到底該怎麼去描述才正確呢?事實上,先從試著將對與錯拋除,並且專注於觀察、體會生活中的大小事物開始,慢慢進入到能夠體會美學的層面,就能逐漸掌握文學作品的韻律感,體會了這種韻律感之後,面對戰鬥的敘寫自然也就能無師自通,得心應手了。事實上「小說」好像就是一門這樣的學問,既沒有絕對正確的課程和結論,反正都是各人造業各人擔的。

  也因此才叫窄門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亞柳ya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